同时,也有一些传统习俗需要遵循:如大寒迎年、制作散寒糕、举行年尾牙祭等。
大寒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新的节气轮回又将开始。
大寒实际上是指天气达到最冷的时候,大寒一过,意味着冬季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
古人认为大寒这一天天气极寒,如果在此时搬家,可能会破坏家中的风水,导致家宅不安,给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大扫除就是清除家中的灰尘,即“除旧”,意味着除去家中的晦气,迎接新气象。
在这一天,全家上下都会参与打扫,清洁家具,更换床单被罩,告别旧岁,为新年做好准备。
古人讲究焚香沐浴,希望通过这些仪式洗去一年的疲惫,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大寒期间天气寒冷,因此要穿暖和的衣物,戴帽子,防止冻伤。
大寒期间还要防止干燥,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们会采取各种方法取暖。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人们容易上火、嗓子疼、流鼻血等,因此大寒期间也要防止干燥上火。
民间有句俗话,“过了大寒,又是一年”,这意味着随着大寒的到来,农历新年也即将到来,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等。
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这就是“大寒迎年”。
大寒期间,一些地区会食用糯米制成的食物,糯米甜美且热量高,食用糯米饭可以驱寒保暖。
北京地区有吃“散寒糕”的习俗,“散寒糕”其实就是年糕,人们吃年糕寓意美好。
年糕与“年高”同音,人们吃年糕,希望年年高升,生活越来越好。此外,吃热腾腾的年糕还能驱寒,因此年糕又被称为“散寒糕”。
他们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员工,通常这顿饭非常丰盛,并且必须有“白斩鸡”这道菜。
人们会将芝麻秸铺在路上,让孩子们踩碎,踩碎与“踩岁”同音,象征着“岁岁平安”,这也是对孩子们的祝福。
早在春秋时代,古人就确立了一些节气,直到秦汉时期,才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传说天上有一只神龟,它在天上玩耍时不小心撞倒了八卦炉,导致炉中的火苗掉落人间,引发火灾。
最终八卦炉被修复,大火被扑灭,人们为了纪念神龟的功德,用自己的身体代替神龟修补八卦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