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源里、上海蒙西、杭州红石板、桂林黑山.......随着文旅市场进一步复苏,“菜市场游”成潮流,中国特色的城市菜市场也跟着走红。大众点评上,涌入菜市场的年轻人,或在评价区写下“菜场寻宝记”,或在攻略里记录和分享“菜市场散步导览”。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菜市场”搜索量环比增幅超120%,相关攻略笔记数增幅超110%,评价数增幅超170%。
当下,年轻人的City Walk正形成一股潮流——去逛菜市场!毋庸置疑,每个城市的菜市场,都藏匿着当地最具烟火气的风味美食。记者浏览大众点评发现,吃惯了连锁餐厅、速食外卖的年轻人,正把寻常不过的家常味,书写成菜市场City Walk的“美食新鲜事”。
以羌饼、熏鱼、妃灵、白斩鸡“四大金刚”著称的上海市蒙西菜市场,就是一个典型。“这周末天气好,跟朋友溜达到蒙西菜市场。”在上海工作的95后李迟告诉记者,一直想打卡市场里的网红美食店,在市场里边逛边吃,很解压。
在杭州,清晨六时就人声鼎沸,生活十足的凤起农贸市场,则是这座城市年轻人的“菜市场文学素材库”。“酥鱼四十(元)一斤,鱼肉鲜嫩多汁,外皮酥脆,入口即化,第一口就被惊艳到。”记者观察发现,不仅在杭州,各地菜市场的大众点评评价区,菜市场美食测评折射出当代年轻人逛菜市场的热情。
“感觉像菜市场行为艺术,买花的话会有大品牌的印花包装。”“三源里的书法展,把艺术融入了生活,又本土又俏皮。”“可爱的字体配上接地气的标语、告示和菜名,字的内涵一下子被具象化了。”慕名前来的年轻人,在大众点评上记录下“展览观后感”。
当年轻人不断涌入菜市场,菜市场也开始尝试迎合年轻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策展人和画家把目光投向菜市场。在北京三源里、上海乌中集市等地,各类评论展示将菜市场重构为全新的生活方式空间。
“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说。只有到过当地的菜市场之后,才和这个城市有了“肌肤之亲”。今年以来,随着文旅市场加速复苏,最懂旅游的年轻人,已经带火了一批小城农贸市场。
在云南普洱五一市场,药根、蜂蛹、人参果......处处都是年轻人的“知识盲区”。“见到了很多没见过的菌子、蜂蛹,就像来到了另一个奇妙世界。”“巧遇六月普洱药根节,入口就是长长的药根摊位,外地人一个也不认识,到处拉着摊主问。”浏览五一市场的大众点评评价区,仿佛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生物实践课”。
在新疆伊宁,大众点评上天山街综合农贸市场的评价区,芝麻馕、酸奶疙瘩、马肠马肉、各色干果则是内陆游客笔下的“稀罕货”。
打卡新疆菜市场,芝麻馕、酸奶疙瘩、马肠马肉、各色干果都是内陆游客笔下的“稀罕货”。手机截图
事实上,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菜市场打开的新天地远不止这些。桂林黑山早市震惊游客的超高性价比、深圳荷花菜市场里的潮汕老家酱料、厦门八市的鲜美海鲜……在大众点评上,属于菜市场的新时代烟火故事,正在被年轻人重新记录。
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生活在城市快节奏之中的年轻人,对“烟火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而菜市场则是都市里的一个窗口,年轻人得以在这里,从一蔬一饭中体会风土人情。大众点评上,除了美食测评、出行指南等“干货”内容,大小菜市场的评价区、笔记攻略,更是一本属于年轻人的“当代菜市场观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