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四场“代表通道”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代表结合各自履职实际,聚焦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文旅发展等热点话题,“面对面”回答记者提问。
广州人爱花,无花不成年。“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也爱花,所以我大学读的就是园艺技术专业。10年前,我发现老家的农田很多被荒废,农民们辛苦劳作却收获甚微,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踏上了回家创业的征途。”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迎峰连心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绍平介绍,黎家塘村的花卉种植户主要依赖传统种植方式,被动等待收购商前来收购,农户利润微薄。刘绍平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尝试种植小盆栽,通过电商直播,抖音,等各平台直销。成功将这些优质的花卉推向市场,解决了花卉产品销售难题,让农户产值翻两番,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可以说,花卉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2022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我非常珍惜人大代表的身份,也提醒自己不仅是一名‘三农’工作者,更要做一名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的人大代表。”刘绍平经常奔走在镇街村社,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村民群众诉求,积极建言献策,特别是对广州花卉产业发展。刘绍平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花卉品质。现在老百姓爱花买花,不单单是买花,他们更多是会考虑品种,考虑花的品质。所以,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提高花卉的品质。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本土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花卉种植模式。
其次,打造产业链条,拓展市场空间。构建完整的花卉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集育、种、卖、养于一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让广州花卉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行业标杆。一个城市的名片离不开其品牌的支撑。广州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一批知名花卉品牌,如广州兰花、广州小盆栽、盆景等,并通过参加各类展会、论坛等活动,展示广州花卉的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此外,培养人才队伍,传承花卉文化。花卉产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从高校、职业院校等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同时,挖掘和传承广州花卉文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技艺,激发人们对花卉产业的热爱。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擦亮广州“花城”这张名片。
“花城百花开,有朋远方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借这次机会,我向大家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广州做客,踏春赏花。”刘绍平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罗知锋、王钰舜、陈铭曦海报:郭俊航、黄潭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