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孩子们儿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4月5日、4月6日,平凉市图书馆联合平凉市孤残儿童救助协会,开展了以“科普点亮童心 知识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少儿科普实践主题活动(第49期)。
4月5日,科普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菊花蓝粘贴画》”手工制作活动。活动中,科普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及节日习俗。从古代寒食节的起源,到纪念忠臣介子推的传说,再到如今成为祭祖和踏青的重要节日,孩子们知道了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魅力,随后,在科普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用纸巾、卡纸等材料,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菊花蓝粘贴画。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趣和创意,展现出了孩子们对清明节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传统文化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4月6日,科普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了“黏土清明稞”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向孩子们科普了清明稞的历史渊源,清明稞是清明节扫墓祭祖的必备供品,青色象征对逝者的思念与敬意,表达“慎终追远”的孝道文化。活动开始,志愿者给孩子们分发了彩色黏土和工具。通过揉捏、塑形等步骤模拟真实清明稞的制作过程,直观感受传统饮食工艺的细节,理解食物背后的匠心。黏土清明稞的创作,是以“轻仪式”活化厚重传统的一种尝试,它让文化不在停留于书本或是餐桌,而是通过双手的温度,将历史、情感与创造力捏合成可触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