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体育竞技授权平台

威廉希尔百年光影一世坚守-威廉希尔唯一官方网站

400-969-4596

新闻中心 分类
威廉希尔百年光影一世坚守发布日期:2025-07-18 浏览次数:

  岁月留痕,光影流转。位于“灯火兰山”新琅琊旅游休闲街区的临沂百年电影博物馆,斑驳光影里,藏着一部流动的电影史。

  转动老式放映机的手柄,耳畔似有胶片沙沙;置身《永不消逝的电波》场景,地下党李侠向组织发电报的声响滴答;“新琅琊电影院”里,《革命者》《沂蒙六姐妹》的银幕故事让观者泪目……馆长巩西吉每天望着游览者尽兴而归,心中满是欣慰。

  这位沂蒙赤子,以半个世纪的匠心守护光影热忱。他跋涉寻访多年,网罗21国500余台胶片放映机与摄影机,汇聚160吨胶片、5万余册杂志、万余张海报,藏品不仅填补了鲁南地区电影博物馆的空白,更跻身全国个人同类顶尖行列。

  从胶片震颤到数字浪潮,中国电影120载风雨凝结于这些老物件。民族品牌放映机的碳棒光源,映照着早期电影人的筚路蓝缕;山东电影机械厂8.75毫米的特殊胶片,见证着中国电影的举步维艰。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百年电影的文化脉络在沂蒙山水间,清晰可见。

  “长江F16是我收藏的第一部放映机,也是当年亲手操作过的老伙计;1898年的法国百代9.5mm机,是馆里年岁最长的藏品;1929年的德国蔡氏机,是史上第一批16mm古董机……”谈起自己的收藏,巩西吉的眼中闪烁着流动的光。

威廉希尔百年光影一世坚守(图1)

  这份对光影的执念,始于童年。1958年生于河东区巩村的他,儿时最期盼的便是十里八村放露天电影。为看《地道战》,他曾摸黑步行十几里,挤不进正面,就蹲在幕布后看反面人影;《小兵张嘎》的台词他倒背如流,散场后举着木棍儿模仿“嘎子端枪”;《南征北战》看了十几遍,仍兴奋得彻夜难眠……

  “经常去当时的独树头公社看,看完连夜往家赶,一路和小伙伴复述着剧情,路再黑都不觉得害怕!”回忆起童年,巩西吉侃侃而谈,一件件趣事奔涌而出、鲜活如昨。电影,就这样成了他心中解不开的“情结”。

  威廉希尔中文体育 威廉希尔官方平台

  1975年,巩西吉来到临沂化肥厂工作。有一天,他偶然得知山东省电影公司招电影放映学员,就立刻报了名,学习电影放映的相关知识、技能。从此,他从观影爱好者变成电影放映员。当他在厂里的空地上亲手支起幕布,当长江F16放映机射出第一束光,沉寂的夜色沸腾了,“同事们连饭都顾不上吃,赶紧跑来占个好位置,一部片子看多少遍都津津有味。”

  “一束光、一块布,点亮那么多笑脸,太有成就感了!”这让他萌生了与电影“结伴而行”的夙愿。

  如果说观赏电影是好奇,放映电影是经历,那么,收藏电影就是一份浸骨的情怀。这份情怀支撑着巩西吉在收藏路上跋涉50年,从青丝到华发,始终炽热如初。

  1977年,他在北京买下第一台放映机。在那个年代,买放映机的钱堪称“巨款”,他只能瞒着家人“打折”汇报——从此,收藏成了他生命的坐标。

  此后,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巩西吉收藏电影相关物件的脚步再未停歇:北京胡同的夜市、天津旧物市场的角落,都留下他“淘货”的身影,光那些年用坏的周转小推车就有7辆之多;为了寻得优质胶片,他不顾内蒙古的严寒,不畏新疆、云南的遥远,只要听说哪里有老电影物件,路途再艰险,他也要去。

  “搞收藏的人都知道,这条路非常苦,没有点情怀是坚持不下来的。”巩西吉告诉记者,在他的心目中,藏品的时间久、门类全、品相优最为重要。收藏多了,自己也摸索出一些门道。就拿电影胶片来说,越是偏远的地区,由于放映机会少,胶片磨损就越小。

  最难忘的当属20年前的新疆之行。当他通过朋友打听到,新疆有一家电影公司存有老胶片,他立即带着借来的18万元,连夜赶到乌鲁木齐。“足足110吨啊!”巩西吉至今都忘不了尘封的胶片堆在眼前的震撼。包装盒上的厚尘遮不住完好的品相,汉语版的影片更显珍贵。他当即雇了5辆卡车,五天五夜未睡个囫囵觉,终于将这批胶片完好无损地运回临沂。

  收藏路漫漫,家人从不理解到默默支持,业内同仁的无私相助,让他从电影收藏者蜕变为老电影的“守护者”——他不但长期重视实物收集,而且十分注重对藏品的保养和维修:电影胶片由于年代久远不免“断片”,为此他自造接片工作台,粘合断裂的胶片;他几十年如一日,练就一手修复绝活,无论是上个世纪的发报机、收音机还是幻灯片播放机,即便每天接受参观者的指尖触碰,他也总能让生锈的齿轮重转。

威廉希尔百年光影一世坚守(图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放电影如果没有电,就用这种碳棒作光源。”采访当日,巩西吉特意找出十几根“放映碳棒”,每根有十几厘米长。他告诉记者,放一部影片,大约需要十多根。经过他的悉心收藏,这些碳棒光源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竟仍然能点亮。

  退休后的他多了一重新身份——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收藏委员会委员,而临沂百年电影博物馆,成为他无私播撒文化之火的阵地。这座2022年备案的电影文化主题博物馆,已然成为沂蒙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守护者,他深知老电影物件的文化价值。“老物件是时光的证据。”为此,他亲自设计展室展柜,将藏品分门别类陈列,尤其将《大突围》《沂蒙六姐妹》等沂蒙影片细心安放,这些胶片作为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放映和展示,让参观者重温岁月峥嵘,让沂蒙精神随帧帧画面传承。

  作为公益的践行者,巩西吉常常带着放映设备走进社区,免费为居民播放老电影。“现在生活好了,看电影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每部片子后面都藏着时代印记。”他想通过这些年的收藏和对电影的见解与人分享,让更多的人从电影里读懂时代的百年跃迁。这份热忱,让临沂百年电影博物馆成为全面展现新中国电影文化发展成就的窗口。

  文旅融合新风,让文化之花愈发繁盛。今年3月,博物馆迁至“灯火兰山”新琅琊旅游休闲街区后,面积从1000多平方米扩至4800多平方米,依托景区客流,电影文化得以广泛传播。而博物馆也为景区吸引了更多游客与研学团。这份坚守收获了时光的馈赠:2022至2024年,其博物馆连续三年获评临沂市十佳民间博物馆;巩西吉被市文联评为“文艺战线优秀党员”。今年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巩西吉又在马不停蹄积极筹备观影、电影歌曲演唱等庆祝活动,想让更多人听见老电影的“心跳”。

  “我想唤醒沉睡的光影,让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沉淀、感受幸福。”说话间,巩西吉手中泛黄的胶片焕发出愈加醇厚的光芒。当放映机转动,那些消逝的街景,那些比史书更生动的影像,在银幕上重生。

  走进临沂百年电影博物馆,不同年代的放映机列队而立。从12帧到24帧,从碳棒闪烁到数字流光,这些转动的齿轮、滚动的胶片,正是对巩西吉收藏的最好诉说——坚守、热爱,让这份情怀,在电影时光里,永远鲜活。